《藏戏》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藏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藏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吞噬、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特色和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僧、缰、噬、琼、彻”等字的读音。词语理解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鼻祖、演绎、随心所欲”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前提下,弄清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藏戏的,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魅力和它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播放学生喜欢的戏剧录像片段,欣赏戏剧。看完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种戏剧与藏戏的不同之处,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感受丰富的戏曲种类。听一听,看一看,你能说出这些戏曲的名称吗?
2.祖国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生活在我国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就是一个古文化十分发达的民族。那里的人们所创造的举世瞩目的藏戏艺术神奇独特、灿烂辉煌,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久远的戏剧之一。藏戏剧种、流派众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音乐唱腔韵味隽永,面具服饰五彩缤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历史悠久、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藏戏吧!(板书:藏戏)
3.全班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直观的录像画面,精当的语言介绍,激起学生了解藏戏的兴趣和主动学习课文的欲望。
板块二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3.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4.指名分享。
5.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
读后交流、梳理:作者是从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个方面来讲的。(板书:形成、艺术特色)
6.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自然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7.指名汇报:第4~7自然段讲藏戏的形成,第8~18自然段讲藏戏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速读文本,相互交流,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
板块三 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课件出示: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1)自由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一: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预设二:连续三个排比式的反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不结束)
(2)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要求用自豪的语气读。
2.读课文第三部分(第8~17自然段),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戴着面具演出。
①默读第8~14自然段,了解藏戏中面具的特点。
②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每种颜色分别象征着什么。
(2)藏戏演出没有舞台。
自由读第15、16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的一个重要特征——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3)一部戏要演三五天。
默读第17自然段,说说藏戏中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原因。
(4)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的特点和前后呼应的表现手法。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生读:第8~14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生读:第15、16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生读:第17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18自然段。
(5)对照开头,体会写法:说一说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交流分享,深切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抓住文章重点,感受文章丰富多彩、生动传神的语言风格。
板块四 自主研读,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
1.自由读第4~7自然段,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神奇色彩?
4.学生交流,相互分享: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涉水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一句,从“脱缰、咆哮、吞噬”等词语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无比勇敢的举动。(板书:为民造福)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七兄妹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从中可以体会到齐心协力、人定胜天的不屈精神。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创造了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剧种。(板书:开创藏戏)
5.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此处隐藏8414个字……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文章都是介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我感觉学生在学这一单元文章内容时,应该非常感兴趣,结果也正如我所料。《藏戏》一文,感受颇深。现将自己对本节课的反思随手写下来,可能会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界同仁能够提出宝贵意见。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因此课的伊始,我采用了极富感染力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纷纷介绍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藏戏的材料。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了相关词语。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解决比较难一点的问题,简单的问题随提随时解决掉,然后赏析文章,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收集的欲望。整个课堂被浓浓的藏戏包围。但本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质疑的问题不够深刻,学生的参与面不够广,评价不够及时等,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逐步完善。
《藏戏》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大家看过戏曲节目吗?是啊,戏曲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的祖先根据地域的特点创造了众多的戏曲种类。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戏曲种类呢?(指生回答)大家知道得还真不少,中国的戏曲种类确实很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我们烟台地区也有自己的戏曲种类,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指生回答或师答)对,就是吕剧。那大家知道藏族的戏曲形式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藏族人民的戏剧——藏戏。(出示课件)藏戏艺术有600多年的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
2.下面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看看藏戏有什么特点。(播放课件——藏戏片段)指生回答。
3.是啊,藏戏都是戴着面具演出的,这也是藏戏的一大特色,那藏戏还有什么特色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藏戏》。(板书课题:15 藏戏)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面的导语,看看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生阅读)
2.指生回答,并列出学习要求。
3.发阅读材料,布置学生参照阅读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解疑释难,记下仍不理解的问题。
4.指生提问,全班解决难题。
5.同学们的问题都解决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老师的问题。(出示课件:问题)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那么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关于藏戏的形成,课文中讲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请同学们自读4-7自然段,来详细了解一下关于藏戏形成的传奇故事。(学生自读课文)
2.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开火车读课文),看看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3.指生回答,并适时板书:形成:唐东杰布——为民造福(阿吉拉姆)]
4.他的出发点是要为民造福,并最终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从此,藏族也就有了自己的戏曲形式——藏戏,因此唐东杰布就被称为藏戏的开山鼻祖。藏戏又名阿吉拉姆。那么藏戏都有什么特点呢?
5.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前3个自然段,找出藏戏的几大显著特点。
6.那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藏戏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自读8-16自然段,看看藏戏的面具都有什么特点。(指生回答)是啊,藏戏的面具色彩斑斓,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边说边课件出示)。那这些鲜亮的面具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指生回答,并板书: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多彩的面具。(课件出示)
7.藏戏的面具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下面我们再来接着看看藏戏的其他特点。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合作读17-20自然段,各读一句,读出感情来。
8.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藏戏就是这样独具魅力,令人神往。它没有舞台,那在哪里演出呢?(学生齐答,适时板书:席地而坐 团团围坐)
9.如此热闹的演出可以持续几天呢?(生齐答)时间如此宽松,在演出中观众们可以在吃喝玩耍中看戏,所以大家都(随心所欲、悠哉游哉)。(板书)真是令人神往。
四、总结全文,理解升华
1.那藏戏又靠什么来传承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藏戏就是靠(一代一代师传身授)流传下来。
2.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有机会到西藏去的话,一定别忘了欣赏一下藏戏的热闹场面。
五、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板书设计:
15 藏戏
(阿吉拉姆)
形成:唐东杰布——为民造福
戴着面具: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特点 没有舞台:席地而坐,团团围坐
演出三五天:随心所欲、悠哉游哉
代代师传身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