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9 04:52:16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唐朝著名画家戴嵩为好友作画,当所有的人都在夸赞这幅画的时候,一个牧童却勇敢地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的事。

这节课是课文的第二课时,结合课标对第一学段的具体要求和本课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第一,通过读书帮助学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通过体会戴嵩的画技高超和感受围观的人对他的夸赞来体会“著名”的含义;第二,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寻找近义词、结合上下文、结合画面等方法来落实。整节课的环节设计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基础,鼓励学生质疑、自读自悟、读悟结合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运用语言。

4、感受戴嵩谦虚和牧童勇敢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准备

课件、斗牛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大家一起来欣赏,这就是有名的《斗牛图》,这幅绝世佳作现在就珍藏在中国台北的故宫博物院里。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一位主人公画的,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请你叫出他的名字,这幅《斗牛图》和课文中的那幅《斗牛图》一样吗?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画家和牧童》,老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自由轻声读课文,复习课文中的生字,并了解复习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词语、生字,指名朗读。

(2)开火车读词语。

(3)说说课文大致内容。

(三)再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同学们将课文读的真准确,相信大家对文中的主人公戴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默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戴嵩是一位怎样的画家。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著名?

生:出名、有名

师:同学们真聪明,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这一自然段除了直接说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呢?

生:交流第一自然段描写戴嵩著名的句子。

生:齐读第一段

2.学习戴嵩作画的句子

师:说戴嵩著名,相信他画的画一定非常好,文中有一个写他作画的句子,(课件出)快来读一读

(1)生齐读这一句

(2)请你好好地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3)指名读,说说你的感受

(4)这个句子中有两个不好理解的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你知道意思吗?指名说

师:这两个词语是国画的绘画技巧,是两种不同的绘画方法,我们来欣赏一幅图片,请你上台指一指,哪里用了浓墨涂抹的方法,哪里用了轻笔细描的方法?

生上台指示

师:现在你明白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吗?是呀,有时我们借助生动的画面就能体会出词语的意思呢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词语吧

(5)读句子

师:戴嵩就是这样寥寥数笔画出了一幅《斗牛图》,快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他的画技高超

生:齐读

师:从描写戴嵩作画的句子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6)回读第一自然段

师:是呀,戴嵩画技高超,画出的画精美绝伦,所以课文第一段中才说——“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带着你的体会齐读第一段.

书写指导

有一个难读的词语“浓墨涂抹”(出词卡,生齐读),词语中有一个需要写的字:“抹”,这是一个带有提手旁的字,请你认真观察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在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指名说

师板书范写,强调字型注意事项,生书空

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一个实投出示,点评,再次练写,实投展示

还有两个带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齐读,相信你一定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将这两个字写的正确又美观先认真观察,再来写写完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大家,实投展示(强调写字姿势)

3.学习夸赞的句子

(1)读

师: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快读读商人和教书先生是怎样称赞他的

指名读

师引读:商人看到戴嵩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出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作,他禁不住由衷的赞叹道: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仅仅是一会儿时间,就把牛画得像真的一样,多了不起呀!教书先生看了发自内心地夸赞(指名读)

自由读

师:真是神来之笔呀!快来看看这幅传世之作吧,如果你就是商人和教书先生,你会怎样由衷地赞美他呢?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自由练习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句子

指名展示读

看到如此精美的画作,你情不自禁地夸赞道——指名读

戴嵩画的又快又好,围观的人都忍不住纷纷夸赞,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带着你的感受读——指名读

他的画技多么高超啊,就像是用神笔在描绘,画出的牛都像活了一样,请你再来发自内心地赞美他吧——指名读

齐读

(2)比

孩子们,你在刚才读这三个句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哪几个词的意思很相近?

指名说(夸赞、称赞、赞扬)

你还知道其他和它们意思相近的词语吗?指名说,师板书齐读词语

小结:作者用词多么巧妙呀,表达一个意思却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语,避免了重复,而且作者用的词语多么的恰当呀我们在今后的说话和写话中也要向作者学习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体会吧生齐读

(3)说

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绝伦的画作,你会如何来夸赞他呢?想一想,自己试着先说一说

指名说,相机点评

刚才同学们说的真好,如果你能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子,并且可以学着书中商人和教书先生夸赞的句子来说一说就更好了

指名说,点评

同学们真会学习!如果你能在刚才所说的句子的基础上再用上这 ……此处隐藏713个字……/p>

④同学们把自己说的和想的连起来编成一首儿歌。

多媒体出示:()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是()的家。

3、学习第二句

①过渡: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同时我们大家还有一个共同的家,那就是——我们的祖国。

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活的这个国家。

②我们祖国叫什么名字?(学生答)它简称为“中国”。

③多媒体动画演示:中国的版图(地形图轮廓里,依次出现长城图、珠穆朗玛峰图、草原牧羊图、平原丰收图、小桥流水图、开满鲜花的图)

④适时演唱《娃哈哈》,加强学生对“祖国”概念的认识。

⑤小结:祖国这个大花园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我们小朋友在祖国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幸福地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⑥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在评议的基础上齐读。

4、指导朗读全文:这首儿歌写得很美,小朋友们能把它美美地读一遍吗?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准字音:白、云。

2、指导书写“白”和“云”的笔顺。(多媒体出示)

3、学生按照书写规则描红。重点指导“白”和“云”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老师范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学体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因此我遵循“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上课伊始,我就以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第一、二行后,我出示三、四行让学生自己读后感悟,以读代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迁移练习:依次出示草原、沙漠和海洋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生活,学生很快说出“()是()的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开拓思维的空间,自由练说更多的“家”。随后引导学生把刚才说的编成一首小诗,自由地诵读。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的规范化训练。

总之,本课教学充分运用形象、直观的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力求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在图画情境中感受大海带来的乐趣。

2. 学会“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做一名海边孩子的快乐,初步培养爱大海,爱家乡的感情。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字词。

1. 认读词语并口头造句。

住在、海洋、海滩、金色、黄金、一面、上面、方面、歌唱、唱歌、各位、捡到、捡起。

2. 听写课文要求的生字新词。

二. 进入情境,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朗读第一段。

看课件指出“海”与“海滩”。

朗读:你能用你的声音把大海的宽广,海滩的美丽表现出来吗?

2、学习第二、三段。

(1)、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感受小主人向我们介绍的海边情景。交流。

体会:又松又软的感觉是怎样的?你能举个相似的例子来说明吗?“松”和“软”的反义词是“紧”和“硬”。

大海会唱哪些歌?也许是《赶海的孩子》,也许是《小海螺》……

(2)、通过联想,体会乐趣。

说海:我们小朋友非常幸福生活在大海边,大海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请你告诉住在城里的孩子好吗?(大海是无边无际的,海上船只来来往往,节假日大人小孩尽情玩耍,有的堆沙,有的拾贝,有的游泳,有的划船……

(3)、开展海滩捡贝壳比赛。

海滩上的贝壳多么讨人喜欢啊!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大小不同,希奇古怪的品种看也看不厌。就一会儿工夫我们都捡了满满一小篮。

练习说话:用欢快的语气对小伙伴们喊:“嗨!快来看啊!我捡了许多贝壳。有……有……还有……”

(4)、有感情的朗读2、3段。

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配上欢快的夏天歌曲有感情的集体朗读。

(5)、用一句话说说大海给我们大家和广大的游览者带来了什么?

3、学习第四段。

引读第四段:小主人和大家一样了解海,喜爱海,难怪他要说……。

4、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轻松、舒适、欢快的语调)

三、课后延伸。

收集有关大海的各类资料、文章,来写一写我们的家乡。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回顾导入】

1、上节课的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师生对口形猜字,开火车读生字。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对于戴嵩的画,大家赞不绝口,可是小牧童却说说他画错了。

【读文品悟】

1、轻声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形:人们又会说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练习读、同桌分角色读、评议读、范读、表情朗读。

4、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全文。

(通过牧童和围观人态度的对比,在多种朗读中感受文本,体会出牧童的实事求是和戴嵩的谦虚。)

5、深入思考:

⑴ 读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想对谁说?指名任意说。

⑵ 课题这样写合适吗?

(教师重新写“牧童”,字的大小和“画家”一样大。)

(在学生自主感悟,多向交流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此时改写课题水到渠成。)

⑶ 律动:

配乐欣赏中国画家的作品。

(融律动和中国画的欣赏于一体,拓展了文本资源,使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拓展延伸】

重点欣赏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和李苦禅的《鹰》,请学生为他们的画配上话,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几句都行。

(写话训练在低年级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削减了写话的难度,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

【规范写字】

重点指导“兄、呆、商、购、价钱”:

1、学生认读生字,描摹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指导难写的字。

3、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教师展示学生作业。

【总结建议】

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从来没有人怀疑过。但是最近又有人在网上向牧童挑战,想了解具体情况吗?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查有关的资料。

(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文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延伸,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