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2 10:59:32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学生能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增强估计能力。

能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克、千克、吨的认识。

2、开发性学习包

(1)实物称重。

(2)奇妙的动物世界。

(3)82页你知道吗?

3、拓展性学习包

(1)自己寻找生活中质量单位的广泛应用并做好统计。

(2)丰收园。

(三)整合点说明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仅一个信息窗,由于千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所以将千克的认识放在最前面学习,再者是克的认识,最后是吨的认识。

2、学科间整合:《科学》动物的学习,有关生物知识可以在本单元做铺垫引入。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体育课上铅球、垒球等的重量与本单元知识相结合。

4、体验式活动:在课堂中搞一次以质量做对等交换的“买卖”活动。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 3课时。

注:学生针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类,教师借助这一情境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因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常见,所以先探究1千克有多重,再探究1克有多重,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框架,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调换顺序,实现了千克和克学习的课程整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至少两袋、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装了不同重量物品的袋子若干个

学生准备:质量为500克的食盐或白糖、质量为1千克的洗衣粉、每人准备一件物品要知道它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走进动物世界。

同学们,咱们昨天通过了解可爱的蜂鸟,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带来几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们身上你们又能有哪些收获?(出示各种小狗的图片及体重,最后图片定格在课本情景图上。)

2、发现“千克”

在刚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些小狗的重量,会提到发现了“千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

关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质量单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千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请同学们借助原来的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会说1千克=1000克,因为原来学过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来所学的知识,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1千克=1000克(边说边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猜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我们会经常用到。

2、小组活动——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盘秤验证你的想法。

(4)将你的发现填到学习纸上!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

多少数量是1千克

小组活动时,师巡视、指导,寻找优秀素材。(素材多种方面,有一个物品,也有多个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发现1千克

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可能会有这样的填法:)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洗衣粉食盐或白糖上好佳糖数学书……

多少数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约6本……

2、评价质疑——体会质量不变

(1)瞧一瞧,咱们寻找了这么多的物品,它们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也有的是多个,可有一点是它们是相同的,那就是(引导学生回答:质量都是1千克)。说的对!只要都是1千克,我们就说谈们的质量相同。如果质量都是2千克呢?(质量相同)都是4千克?10千克?……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会说:一样重,质量相同。)

(3)数学活动: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将物品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反之用克作单位。)

(2)做一做,课本6页第二题。

(3)说一说,关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课内小结: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样,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我们了解到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书: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们原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走进训练场去接受新的挑战!< ……此处隐藏28057个字……,课前老师请小朋友们调查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的质量,谁来汇报?(学生汇报课外调查的质量情况。课件出示:一些物品的质量情况。)

师:听了,看了,你发现它们的单位名称有什么不同?(板书: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掂一掂,以及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自己去从生活中发现不同轻重的物品用的单位不同,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三、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环节目标: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能初步估量1千克和几千克。会使用盘秤称重。)

师:(出示盘秤)这就是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师:是这样的,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6本数学书,两袋盐……)

师:这6本书的总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这6本书,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板书:比较。在重的前面。)

师:我们再来掂一掂其他东西吧!(掂物品,比较重的,有1千克,2千克的)

师:你估计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的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设计意图】

1千克的质量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让学生掂一掂,使学生感受到1千克物品的轻重。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先估测后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尝试使用盘秤的方法。

四、认识“克”,感受1克。(环节目标:认识克,感受克的微小,初步建立克的概念,体会比较轻的物体用克做单位更加合适。)

师:刚才,我们用盘秤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现在我想知道这颗玉米粒的重量,用盘秤能称出来吗?(不能。为什么?)

师:看来盘秤只能用来称比较重的物品,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另一种秤——天平。

师:老师在课前称了这颗玉米粒,它重1克,也可以用1g表示。

师:请同学们把这颗玉米粒放在手心,闭上眼睛,感受1克有多重?

师:你觉得1克怎么样?(太轻了)(板书:太。在轻的前面。)

师:找一找,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如:回形针,乒乓球,茶包,黄豆等的重量。

师:克一般用在比较轻的物体上,你觉得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可以用克来做单位?

师:掂一掂物品,感受10克、50克、100克、500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设计意图】

1克的质量比较微小,易被忽视。设计让学生掂一掂等环节,让学生感受到1克物体的轻重,并与1千克形成较大的对比。通过找一找、比一比、掂一掂等活动启发学生联想到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如几粒米、几颗豆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了正确的表象。建立了1克的质量观念后,在实物中让学生感受10克、100克、500克物体的质量;循序渐进,通过掂一掂、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等感官活动,刺激肌肤与神经记忆,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形成一定的经验。

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环节目标:知道1千克=1000克。)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1,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这说明1千克等于(1000克)。(完善板书:1千克=1000克)

六、解决问题。(环节目标:巩固所学。)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乒乓球约重3( ) 小胖今年7岁,约重28( ) 一个苹果约重150( )

一个鸡蛋约重60( ) 一个篮球重450( ) 一包方便面重100( )

2、判断。

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一本数学书约重200千克。( )

小刚今年8岁,体重30克。( ) 一只鸭约重4克。( )

3、在○里填上<、>、=:

500克○500千克 800克○8千克 600克○700克 1千克○1000克

4、(课件出示)妈妈从市场买了许多东西。

1)用上今天学到的知识,说一说图上的内容。(500克鱼。1千克苹果,2千克鸡蛋……)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如:买的苹果比鸡蛋少多少千克?鸡蛋比鱼重多少千克?)

3)如果鸡蛋7元1千克,鸡蛋要多少元?

5、这是小明给爷爷写的信,大家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爷爷您好:

我已经7岁了,身体特别健康,体重已达32克,每天早晨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杯,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我们一家三口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您的孙子:小明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4

20xx年4月

6、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数学小精灵要送给大家一个有趣的小知识。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约有2克重。

师:2克重,相当于什么呀?

2)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约重100千克。

师:100千克相当什么呢?……可真重呀。

3)一头大象大约有5000千克那么重,而最大的蓝鲸大约相当于30头大象那么重。

师:像这样的动物太重了,用千克来做单位都显得小了,它们要用比千克更大的质量单位了,至于是什么,我们以后会学到的。

【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判断不同物体采用不同的质量单位。并强化了学生的估量能力。

七、小结:(环节目标:整理所学知识。)

师:想一想,通过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八、板书设计:

克 和 千克

太 轻 比较 重

豆、纸、回形针……

1000 克 = 1 千克

【几点说明和疑问】

(1)因为生活中用千克作质量单位的盘秤比较多,因此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用千克作单位的盘秤,一方面更贴进生活,另一方面与前面用克作单位的秤对比,从而强调在读秤时不但要看清数还要看清单位。

(2)因为1克太轻,学生对1克的感受比较难,因此本节课我们将认识感受1千克放在了1克的前面,对感知1千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体会感知1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我真的很难准备这么多的东西,有的也不是整千克数的,该怎么办?

(4)内容实在是有点多,不知道该怎样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