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加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2 11:01:24
数学加教学反思

数学加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加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加教学反思1

“怎样培养数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我非常希望得到有关专家指导。幸运的是前两天有幸听了著名专家王永老师的讲座中的《培养数感的措施》,引发我深深的思考。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验,下面我浅议自己在9加几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数感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一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县级、乡级、完小级的学生),他们的数感还很弱,大部分学生的数感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状态。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认为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6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6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6=16,再算16—1=15。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让他们发挥潜能,展现智慧,开启智慧,获得智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对个种算法进行反思,体会算法与数字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形成数感。

数学加教学反思2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 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生活中的应用。(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校二年级有5个班,共247人,根据对学生学前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较熟练准确地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1、个别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对于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已形成一定地思维习惯,能够较熟练地根据问题情境或自设问题情景提出相关教学问题并给予解决。因在一年级时对二十以内加减法计算掌握得不够好。如13-8=4,9+2=12,5+7=13之类的错误,可能会因此影响到百以内加减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部分学生对竖式的书写格式与要求并不清晰3、学生估算意识差,90%以上学生对估算没有概念。4、多数学生对于“验算”感到很陌生,不知从何入手。

二. 教学及反馈

结合学生学前情况分析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利用零星时间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训练,如利用早读或课前一分钟开展口算训练,在家里口算计时训练,在全年级开展口算大王竞赛,诸如此类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自觉进行口算训练的积极性,并有效地扫清了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可能造成的问题。

2、充分利用“啄木鸟小医生”、“小法官”、“谁是高明小医生”等形式及时将学生在作业练习中存在或可能出错的问题展示出来,开展纠错训练。由于错误源于学生,他们通常表现极大的参与兴趣,并在相互的点评中澄清了认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3、结合丰富多彩的数学小游戏,寓学于乐。(1)“小小速算家”,让同桌两人轮流说出“两个数的和或差是500”的算式,说对一个得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获得15个以上的同学可以获得老师奖励的一朵小红花。这种“你好我也好”即有竞争又鼓励共同获得成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很大。(2)我们来做“数学小实验”。让学生将1、2、3、4、5、6、7、9共8个数字组成两个四位数,使它们的和等于10000。鼓励学生找到多种组合,并指导学生将自己的算法配上图画加以装饰,然后由老师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张贴,这种结合其他学科的熟练活动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交流算法的'目的。(3)挑战“神奇的495”。即用三个不相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得到的差再用其中的数字组成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然后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如此反复。看最后的结果能否得到495。这个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各种不同的数字组合,并在刺激有趣的体验中有效训练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4)“交朋友”,任意给出四个三位数,让学生利用这些数尽可能地列出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类似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纯粹计算的单调,同时也给那些优秀的学生留有余地。

4、学数学、用数学,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编写数学应用题、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等,提倡学生自觉观察,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帮助家长购物中的计算问题,在春游前编写消费方案等,并将优秀作品在班上的“数学小乐园”中给与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三、思考与困惑

1、教师应尽可能将教材中的练习题都做一遍,并主动去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或解题情况,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师对教材预期不足而出现的措手不及的尴尬,并给与学生及时的点拨。如教材63页的数学游戏“神奇的495”,由于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具体的方法,如果教师事先没有进行尝试和思考,当学生在练习中用到含有0的三个数字时,教师可能就不知道如何指导,因为书中并没有明确说是否一定要组成三位数。而事实上计算方法应是用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数减去最小的数。教师没有准备便无法明确告诉学生真正的游戏规则。

2、在日常中注意加强对学生的估算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由于在本单元之前教材并没有出现过相关的估算要求,所以在本单元学习中当出现估算要求时多数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渗透,增强学生的意识,那么在本单元学习中就不会感到陌生了。

数学加教学反思3

新课程提出“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学数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况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课始以购物情景图作为教学切入口,将学生的注意引到对价格的探究上,从而使学生理解大约、大概等语,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提高教学效率。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应把学生看作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真正意义上的“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机械计算的“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生动活泼、主 ……此处隐藏11101个字……基础。

教学过程我分几大环节:

第一环节常规训练,导入简单。利用几个数让孩子写算式,将算式进行分类,将所学算式前后贯通,由整体进入,也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类的意识.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领悟算法:这一环节分为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

第一层,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在教学45+30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同桌交流——全班展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合作交流的经验。自主探索这一环节,第一是通过物化活动,用小棒圈一圈、在计数器上画一画获得结果;然后学具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由形象到抽象,把新口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口算。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得出计算方法。

第二层,教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根据刚才的口算,引导学生迁移上面的口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算法,老师协助学生整理并演示思考

数学加教学反思14

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设计了口算题,并且说出它们的计算过程,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概念,认识相同数位相加。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拟订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教学过程遵循“问题情景——自主探索——扩展应用”这一主线。

按照我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后,感悟如下:

1、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的形成过程,主动构建数的意义,对新知的认识比较深刻。

2、本节课营造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形中,构建起了枯燥的`数学。

3、不足之处,对“动手摆一摆”中的活动,所蕴藏的教学价值还没有深入挖倔。面向全体,关注大多数做得不够。

一些学生思维不够活跃,课上大胆交流的意识不强。这时,教师关注的不够。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参与进来,与大家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数学加教学反思15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由于孩子的基础较好,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在课堂出现了如预设那样的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和竖式计算的多种方法。

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加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讲解你想怎么算34+16的时候,分别请摆小棒的和拨计数器的学生上展台演示,在他们操作的过程中并适时提问“为什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为什么把个位上的10颗珠子拨回去在十位上添1颗珠子呢?”学生即刻回忆出以前的旧知——10个一就是1个十,也蕴含了满十进一的算理。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较高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我还设计了读儿歌的环节让学生记忆笔算进位加法的注意点,我发现:单纯地死记硬背不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形式多样的、令学生感兴趣的儿歌、童谣等却让孩子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课后我就发现孩子们有的就把教的儿歌当成顺口溜样挂在嘴边,真是“不记住都难”。

笔算进位加的重点和难点是掌握满十进一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我在这堂课上反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我利用低年级孩子爱说、想说的心理设计了自己说,同桌说,一起说,汇报说等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达到教学目标。

但是整堂课上完后我觉得还有些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变。我善于和学生沟通,但有时却急于达成预设目标而强行把学生牵引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后来想一想,这样做并不合适,我应该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说不定学生会有不一样的出色答案,因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2、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要加强训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今天的课堂上,摆小棒这一过程显得有些快,学生展示出的是一个结果而忽略了算的过程,这时我若引导他清楚地摆两个加数时,或许孩子会摆得更好,也会很好地为下面讲解满十进一地算理做铺垫。

笔算进位加地第一课时应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应反复强调突出重难点,作为新老师,教学必然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想的再细致一些。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这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兴趣,打破了教材中的呈现方式,用请学生当上老师来讲解如何进行竖式计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本节课我利用信息窗小朋友赶海的情境为背景,借助学生喜欢大海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在交流算法时,我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利用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26+12时,我先让学生们交流自己的算法,再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出用竖式计算,在交流竖式计算时,我发现班上很多孩子都会用竖式计算,而且一个个胸有成竹似的.于时我就借机让学生当小老师上台给学生们讲一讲自己的方法。学生们一听要当小老师了,一下子有了兴趣,虽然还有个别孩子因害羞不敢举起小手,但一听到当小老师给大家讲题学生的兴致特别浓厚。不会儿,就有许多小老师举起手来,孙之涵老师第一个上台,她边写竖式边说说:“先写26,再写12,加号写在12的前面,然后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所以得38。”“小老师说得好吗?”“你听明白了吗?”“你有问题要问小老师吗?”“谁还能和刚才的小老师一样棒再给大家讲讲呢?“听了小老师的讲解,你能说说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交流讲解计算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总结出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总结,评价。经过最后的测试,我发现孩子出错的机率较以前学生的学习错误率少了很多。

这堂课我自已感觉很成功,同时我也发现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呈现知识,并把展示的机会都给了学生,会使原本枯燥的计算课变的鲜活起来,再加上适时的表扬和鼓励,适时的引导和板书,突出了重点,也真正的实现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计算方法.

《数学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