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什么是具有音乐课的气质?这是一个在每个人心理很模糊的印象,虽然很模糊,但它一定是美的,让人陶醉于音乐,耐人寻味的感觉。当然,这不能离开音乐学科独特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故乡的小路》是一首两段体的抒情歌曲,4/4、4/3拍d宫调式,全曲共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音区低而深沉,从弱起开始,曲调平稳,在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之后,情绪逐渐得以抒发。这首歌曲要向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故乡淡淡的回忆和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在第一乐段似乎是在用倾诉的口吻向我们描述着一段童年往事,清幽流淌着的旋律仿佛像这条童年走过的小路一般沁入人们的心里;第二乐段则是在第一乐段的 铺垫下,旋律上有了一些起伏,情绪逐渐在回忆的梦中升温,将一种忆往事、思故乡的真实情感倾诉出来。《故乡的小路》所要像我们表达的并非是喷涌而出的浓烈情感,而是像一眼淡淡的清泉,逐渐将那种内敛而深沉的爱送达心底,令人回味无穷。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浓浓故乡情”为情感铺垫,在音乐情境中抒发故乡情,表达故乡爱。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图谱导入。
2、演唱《故乡的小路》学习歌曲。
3、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纵向挖掘不同的艺术作品,归“情”于故乡。
歌唱是学生音乐水平的直接体验,一首歌曲经过学生声情并茂地表现会更富感染力,《故乡的小路》是表现了对 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两点进行歌曲教学:
1、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边唱边画图谱、随歌曲拍击节奏、静静聆听音乐、随音乐哼唱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学歌之前反复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及情感,注重整体聆听的实效性,为学习歌曲作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改变以往教学一句教唱一句学唱的方式,因为我认为这种方式学生学起来既单调无趣,缺乏学习兴趣,又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性。我让学生根据对歌曲的感知能力整体学唱,只在重难点地方指导学唱,由于有了第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这首歌曲。在进行歌曲的情感处理时,我通过讲解、示范、指导、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很好地唱出了歌曲的意境及强弱力度。
第三个环节创造活动我设计将歌曲、舞蹈、打击乐器结合让学生充分创造、表现音乐。
2、图谱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我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了本首歌的图谱,分别出现在课始和课中,设计课始激发了学生学歌的兴趣,设计课中又很好地指导了、检测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反思这节课,我有许多需改进的地方:
1、 要注重课堂的实效性。在设计环节时要考虑到所设环节如何真正为教学、为课堂作服务,如何真正通过环节的设计有效突破重难点,而不是为了花哨和课堂的可看性。
2、给小学生上课教师的语速要放慢,让学生听得懂、听得清。
3、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还应多样、生动些,尤其是评价语言。
4、自身声乐水平还应进一步提高。
反思、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有利于自身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会再接再厉,让自己不断进步!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2歌曲《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感情真挚,节奏严谨,结构简洁,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在讲授歌曲时,播放课件,在《大海啊故乡》的伴奏音乐下,一副副美丽的大海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仿佛来到了大海边,感受大海那份情怀。自然的引出课题,通过范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随伴奏演唱歌曲,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及歌曲的主题思想;在歌曲的艺术处理时一个是注意了主导节奏,另一个是重复“大海啊,故乡”情绪的不同层次,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在同学熟悉歌曲的情况下学唱了英文歌词。效果很好。整堂课,同学们表现积极,能按要求来演唱歌曲,但在音乐创造方面做的很不好,很多同学不愿尝试这项内容。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3《月是故乡明》通过讲述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家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季羡林思念的不是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也不是居住的赏月胜地朗润园,而是故乡的月亮,他思念的是故乡。
一、教学效果
本组教材弥漫着“款款思乡情,浓浓恋乡意”。在教学本篇课文时,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一)通过让学生读书来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二、成功之处
我在突破主题的教学过程中,先是让学生说出带有“月”的诗词,再用一问“既然有这么多的诗人歌颂月亮,那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诗人在思念些什么呢”进行融情想象,激越表达、归纳梳理,这一系列的过程实则是让学生学会沉潜积淀。古人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正是强调了沉潜阅读和积淀的重要作用。学生积淀越多,表达就越丰富,越动情,越有层次,越有水准。因此,课上,面对屏幕上出现的一轮明月,在舒缓的音乐衬托下,学生望月怀景、忆事、思人,魂牵心动,深深的爱、绵绵的情,顿时化作云潮汹涌。例如,我出示了如下问题:为什么作者要写世界各地美轮美奂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1)“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我都异常喜欢。”体会世界各地月亮的美。
(2)“此地既然有山,……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体会朗润园的月亮的美。
(3)“然而,每当这样的良辰美景,……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体会作者钟情家乡平凡的月亮,实质是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用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家乡的月亮是平凡的,正如作者平凡的家乡一样,但是,美轮美奂的异乡却比不上平凡的家乡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更突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三、不足之处
我让学生 ……此处隐藏1915个字……乡之情的新学堂歌《静夜思》,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描述的思乡情景。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课时开课,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望月时想到的诗句和有关的人、景、事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激起学生更丰富的想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课堂交流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组织语言和表达想法的表达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和感悟。
课堂上,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读。教学中,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如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氛围“《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吧。”“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阅读全文,要把自己融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读着读着仿佛是自己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在古柳树下点篝火摇树捉知了;在大苇坑边望月游玩;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巧妙运用课件创设氛围“多媒体再次出示多幅图片“故乡的明月”,字幕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学生朗读字幕,感受‘月是故乡明’”,创设情景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感悟,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引导学生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入情入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再通过朗读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读文的形式不断变化,如默读、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领读等,在不断的读、思、议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智力、增强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在阅读中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语言文字中透露出的思想感情。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月亮、对与月亮相关的景和事等,进而感受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由于本课设计的课外知识较多,在了解这些内容时教师引得较多。
2.课堂容量偏大,个别地方处理得较为仓促。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8《故乡的小路》是小学五年级教材中的一首歌曲,表现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怎么样让学生“唱好”这首歌曲呢?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抓住以下几点进行歌曲教学。
一、节奏
这首歌曲与以前所学歌曲最大的不同是歌曲中同时存在两种拍子,这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变拍子。我想让学生自己发现,于是在初听歌曲的时候,利用节奏游戏,我跟着歌曲拍节奏,让学生模仿节奏,然后让学生说出节奏型有哪些不同?最终,大家发现两种拍号在歌曲中是以小节交替的形式出现的。(抓住这一点,让学生明白节奏的反复性)与此同时,老师弹琴,学生来伴奏,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更好地把握这种结构上的相同性,为歌曲的演唱奠定了基础。
二、歌曲的意境
因为歌曲中乐句很相似,很多同学在歌曲演唱过程中都唱得没有什么变化,缺少歌曲意境的表现。我先让孩子们将歌曲按旋律分段,明白歌曲的前半段重在叙述,后半段重在抒情,歌曲的高潮在后半段。但是,后半段的这两个乐句在演唱中力度也是不一样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区别不同的力度?
我先让学生用朗读的方法体验文学朗读中的高潮。我先朗读,学生跟读,有些同学的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弱,有些同学处理是前一句强,后一句更强,他们都有各自的理由:先强后弱,能更好地表现这种对故乡的意犹未尽的思念,先强再强,表现自己对故乡无比强烈的思念。我首先肯定了他们的见解,接着说:“同学们,刚才是我们在朗读中的处理,音乐中的高潮不一样,它必须借助旋律来表现。我们想一下,歌曲高潮处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怎么样的旋律才有助于我们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情?我们再来看这两个乐句的旋律,你听一听,想一想,怎么样的处理能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最终,在我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一致认为先强后弱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创编活动
这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创编歌词,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小组合作精神。
通过这节课,学生都参与活动,而且每个小组都表现的很好,表现了团体的力量,难点、重点在游戏中已经突破,了解变换拍子并能创编,我通过小组接唱、创编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反应能力。
这节课,让我们都明白了唱好一首歌曲的不容易,但也知道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小组合作,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我们的歌一定会唱得更好,更动听!
《月是故乡明》教学反思9《故乡的小路》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在认真研究课程之后,本着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通过听辨和创编,了解变拍子,感受三拍子、四拍子乐曲的特点;加强对变拍子的认识。
3、感受变拍子的特点,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课是以唱歌为主的音乐课,重点是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三拍子、四拍子的变拍子节奏,表现出歌曲优美和抒情。在进行节拍训练和感情处理方面我采用了:
一、对比聆听的方法。先复习三拍子和四拍子指挥图示和节奏特点,然后利用游戏的方法,将3/4与4/4变拍子节奏在歌曲中找出规律,并反复练习将这一难点解决并消化。
二、歌曲的感情处理是本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中先从导语中渗透关于故乡的概念,然后在歌曲处理时从歌词入手,由配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韵味,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之情。从而引出第一乐段的旋律平稳,如同内心的诉说,着重表现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乐段的音乐起伏较大,情绪激动,充分表达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结束句的仿佛人们沉浸在无尽的思念之中,情真意切,
余味无穷的歌曲处理。让学生能够体会并运用到歌曲之中去。
由于条件的限制,本课没有能够使用课件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对于本课的教授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改进:
一、充分考虑时间的安排。在变拍子的环节应该言简意赅一些,把握之间,让后面处理歌曲的时间更加充分一些。
二、加强第二乐段的学习。第二乐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要以思念之情做倾诉的主线,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的歌唱。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希望下一次的讲授能更加得心应手。
文档为doc格式